近日,在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一间办公室里,该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施亮拿出一张架构清晰、分工明确的不法团伙人员结构图,向《法治日报》记者展示他们办理的从一张假证挖出特大跨省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黑色产业链案件的工作成果。
我国法律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取得我国应急管理部统一制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如果缺乏资质的个人或工程队摇身成为“专业人员”“专业队伍”混入特种作业队伍,等于为施工作业和公共安全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
2023年以来,北京检方深挖制、售、验特种作业假证的黑色产业链,部署推进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操作证专项法律监督,推送线索联动查办安全生产领域制贩、使用特种行业假证人员252人,溯源整治黑色产业链上假冒国家官方网站226个。
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启用“数字大脑”,通过建用类案法律监督模型,精准锁定涉嫌持假证人员,深挖背后产业链。仅从西城区孙某某不法团伙处查扣的虚假网站后台中,检察人员就发现超50万人关注了该网站,1.9万余人从该团伙购买了假冒特种作业操作证,涉及17个省份,施工工种涉及电气焊、高空作业、起重、信号等高风险作业39种……
在采访中,施亮还向记者介绍了类案法律监督模型的规则和常态化运行现状,“让数据‘跑’起来,延伸模型应用场景,争取在未来排除更多风险隐患。”
起底
二维码牵出黑色产业链
施亮介绍说,这条假证黑色产业链被起底,源于北京一个电焊工所持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二维码。
2023年1月,北京市西城区应急管理局综合执法大队在对辖区一处工地施工人员进行特种作业资质检查时,从事电气焊作业的工人白某某支支吾吾,无法说出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培训机构、参加国家统考时间及签发部门。经与外省应急管理部门联系确认,白某某的特种作业操作证系伪造证件。
更可怕的是,白某某所持的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造假水平高超,单从证件外观上查看,难辨真伪——信息、照片、二维码、印章等内容与真实的实体卡完全一致。随后,西城应急管理局商请西城区检察院介入。检察人员初步研判,这条线索的背后可能存在涉嫌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犯罪。经进一步调查,公安部门从白某某社交软件聊天记录里查询到其花费500元找他人代办假证的事实。
令人瞠目的是,办案人员在扫描白某某假证所附二维码时,跳转至一个关联网站,该网站与我国应急管理部尊龙凯时平台入口官网高度雷同,实际却是假冒的“李鬼”。其所持的伪造特种行业操作证,从外观上难以辨别真伪,信息、照片、二维码、印章等内容与真证完全一致,为假证匹配建立的虚假查询网站平台更是设置了障眼法。这种制、售、验一条龙的行为,恰恰说明了其背后绝不仅仅是个别小作坊式的制假贩假那么简单,显然已经形成了黑色产业链。
检察人员不敢懈怠,遂采取线下线上联动,一面广泛开展辖区工地实地线索摸排,一面紧盯假网站排查。既然是黑色产业链,持有假证作业的人员就绝不止白某某一个人。为此,检察机关运用涉案人员社交账号聊天、转账记录及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提供的数据与相关部门的官方数据进行比对、排查,果然核查出大量持有假证作业的人员。
经检警双方沟通配合,2023年5月,西城警方前往多个省份一举抓获10名造假、贩假上游犯罪分子,并陆续查获数名“中间商”。其间,锁定多达21个仿冒应急管理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多个省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的证件查询网站页面,有的不法分子还创建了虚假公众号,除无蓝标认证外,界面与国家官方公众号别无二样。
施亮介绍说,此案经检警密切配合,筛查出了假证网站上、中、下游环节涉案人员。经公安机关勘验查证,孙某某等70名涉案嫌疑人悉数到案,假证制售源头和中游犯罪被精准打击,这条黑色产业链被一举斩断。
一场向伪造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操作证黑色产业链的亮剑初战告捷。
彻查
揪出近300名持假证人员
案件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让办案人员震惊。流入市场的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数量已经超过1.9万张,涉及17个省份。这么大的假证数据,因为缺乏数据比对对象而无法进一步定位购证人员,仅靠人力排查,难以精准锁定哪些购证人员已经进入在建工程开始作业。
“这些数字让我们心急如焚。”施亮说,在京建筑工地数量多、分布广,施工人员流动性大,要快速锁定持假证人员所在区域、所在项目。除了会同应急管理部门、住建部门进行线下摸排外,检察机关还挑选重点工程项目进行走访、核查,但效率不高。为检察履职装上“数字大脑”就成了应然之举。
“特种作业人员无证或持假证上岗的现象事关首都安全生产,应当集中全市检察机关力量开展专项监督。”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十一检察部检察官崔杰介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排查,就必须通过科学高效的途径圈定范围。
从西城区检察院前期核查的情况来看,假网站无疑是个突破口和攻关重点。
“如果拿这部分数据与住建部门、应急管理部门等相应行政机关掌握的数据进行批量比对,就可以初步筛查出那些通过假网站获得伪造证件后又在北京施工的人员。”崔杰说,在上述思路的指引下,北京市检察院与西城区检察院创新建用“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操作证”类案法律监督模型,通过智能检索分析过滤,以“数据—证据—事实”层层递进方式开展检察监督。
数据是模型运用的基础,哪些数据应该纳入比对范围呢?
据了解,北京市施工现场人员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是针对在建项目工地人员进出场的电子化监督平台,施工单位会根据要求在该平台填录施工人员的进场时间、岗位工种、身份信息等内容。
为此,北京市检察机关立刻与该平台的主管部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积极沟通。在通报了履职中发现的持假证违规作业的情况并获得充分支持后,检察机关利用该平台数十万条备案数据,以工人身份证号为关键要素,将上述数据与公安机关从假冒网站后台提取的万余条“假证”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碰撞出全市范围内疑似持有假特种作业操作证人员近300人,以及这些人员涉及的具体在建项目。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还将目光投向了应急管理部门的特种作业操作证及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信息数据库。据介绍,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平台上有进场施工登记备案,在应急管理部门官方查询平台查不到的,必定是假证,这个范围将比虚假网站查实得更广。
“经数据对比碰撞筛出的线索并不意味着背后一定存在行政违法或刑事犯罪行为,还需要检察机关督促行政机关采取询问涉案人员、前往施工现场核查等方式逐一查明线索反映的持假证作业问题是否属实。”北京市检察院第十一检察部主任丁子舟告诉记者,此后,经北京市检察院统筹调度,北京各级检察机关自上而下开展了持证人员“落地”筛查工作。
深挖
能动履职实现协同治理
北京市检察院副检察长贺卫介绍,截至2023年底,经北京各区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公安机关后,共查获涉假证案件立案252人(刑事立案126人,行政立案126人),检察机关已批准逮捕15人;查扣辐射全国的伪造特种作业操作证书1.4万余张,发现假冒国家官方网站226个;移送行政检察线索45条,公益诉讼监督线索16条,制发检察建议34份,全部收到整改回函。
贺卫介绍,案件的办理及时消除了北京市建设工地上持假证或无证从事特种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有效推动假冒国家机关官方网站关停,推动各网络平台清理各类违法视频和文字等信息6万余条,处置账号1154个,处置评论22746条,推动各平台共下架商品1156个、处置店铺52个。此外,依托京津冀协作办案机制作用,北京市检察机关还向天津市、河北省检察机关移送了相关线索,目前已刑事立案6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建用法律监督模型不仅提升了检察监督的效率和精准性,更是推动了一场针对安全生产领域的系统治理。除了依托数据赋能紧锣密鼓地排查线索、排除在建工程隐患以及推动假网站背后的网络空间治理外,北京市检察机关还通过数据收集和共享推动建立违规特种作业的报警机制,同时探索涉安全生产特种作业的普法培训路径,帮助工程企业和作业人员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法治意识。
此案办理后,中国互联网协会随即发布《关于规范涉特种作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倡议书》,内容包括“加强涉特种作业信息的发布审核管理体系,强化预警防范能力”“完善涉特种作业不良信息的举报响应机制,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等,号召互联网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涉特种作业证相关信息的审核,维护安全诚信的特种作业信息环境。
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认为,检察权在现代司法体系的重要地位,决定了检察权应当具有更多元、更充分的社会治理功能。通过类案监督实现社会治理,是当前发挥检察权作用的重要途径,也是检察权社会回应功能的应有之义。
在李怀胜看来,本案体现出了检察机关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担当,通过检察能动履职来充分发挥检察权的社会回应功能、法治功能,基于对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而主动地、自觉地履职,推动社会溯源治理。检察机关的溯源治理,就是要达到办理一案、监督一片、治理一片的社会治理效能。既要治病,也要深挖病灶,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处理,来达到某一个领域社会治理微环境的转变。
“本案中,信息技术为传统的检察办案插上了翅膀,检察机关通过具体案件的办理来开发相关的类案模型,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李怀胜说,大数据检察是点与面的兼顾,是个案办理与类案监督的结合。检察机关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发现社会治理中的潜藏风险点,与其他社会治理机关、社会行业协会以及相关个人等,一起充分参与对社会隐患和社会风险的治理,实现协同治理。
参考资料:http://www.ztwang.com/news/117308.html